最新进展: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后,该减速带已被拆除,谢谢大家支持。
原文:
减速带变“噪音带”,公共服务不能虎头蛇尾
尊敬的各位领导好,我们是田东县油城路的居民,以下是我们的诉求书: 地点: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油城路526号门前公路 起因:2021年1月19日起,家门前安装了三条减速带,周围居民受到严重噪音困扰:此路段具有特殊性,为重型卡车频繁经过路段,减速带每有重型卡车经过便突然迸发出巨大震动响声,门窗都随着响声震动,甚至周围电动车都因噪音过大而发出警报声,关门关窗也无法杜绝,从早到晚常被剧烈的碰撞声惊吓,已经给人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衰弱症状。 诉求: 1.????? 请求将此三条减速带全部拆除 2.????? 最大程度减轻噪声污染(比如严格限制该路段重型卡车运行时间,建设防噪音墙等),以使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权利得到保障。 理由: 1.?????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以及国家《城市区域噪声标准》,交通道路两旁昼间达到70分贝已经算噪声污染,而上述减速带中,每有重型卡车开过,噪声最大已经达到104分贝(已经用专业仪器进行测算过),远远超过噪声污染标准,甚至达到危害人耳级别。严格来说,该减速带所引起的噪声已构成违法事实。 2.????? 减速带安装前根本未考虑该路段实际情况(该路段并不存在道路过宽,车流量大,车速快的现象),为了安装而安装,减速带不但发挥不了减速作用,还严重扰民,存在形式主义。 3.????? 之前确实有过“极个别”车辆过快造成的事故,但是实际情况是:该事故车主因酒醉或者??岬?,凌晨时分故意在此路段飙车,扰民之外因超速意外撞到路边交通设施,实属罪有应得。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罪恶而装上减速带,从而让周围所有长期居住的居民忍受巨大的噪音。 4.????? 重型卡车如果因为视线受阻远处看不到减速带,发现了突然刹车,遇到下雨路面湿滑,极易发生追尾事故或者车辆失控造成事故。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。 5.????? 中国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: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,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%。上述减速带周边居民老人众多,造成较大安全隐患。 6.????? 本来旨在预防交通事故、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减速带,作用并没有那么大,反而因为噪声问题,对市民造成一种不小的伤害。正所谓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群众满意是天大的事”,既然减速带“扰民”是客观事实,有关职能部门就应竭力解决,以政府信誉兜底、体现为民情怀的公共服务,不能虎头蛇尾。 ? 噪声扰民判定: 1.?????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,噪声扰民是一个行为后果为定义的违法行为。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,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,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、工作和学习的现象。只要产生的噪声烦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,即产生噪音扰民的违法事实。 2.????? 所谓的晚上22点至次日6点钟,只是法律意义上的“夜间”的定义。无论夜间还是日间的噪声排放标准,其与认定“噪声扰民”存在相关但是并不一定必要的关联。即只要产生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噪声排放,而且也产生了居民被干扰的后果,即可认定为“噪声扰民”。 3.????? 国家《城市区域噪声标准》中,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:以居住、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,昼间55dB、夜间45dB;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、内河航道、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,昼间70dB、夜间55dB。
噪声可能会带来后果: 1.????? 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: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,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%。上述减速带周边老人众多,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安全隐患。 2.????? 噪声反复长时间的刺激,超过生理承受能力,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,可出现头痛、头昏、耳鸣、易疲倦以及睡眠不良等表现,在强声刺激下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,引起呼吸和脉搏加快、皮肤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、发冷、出汗、心律不齐、胃液分泌减少、抑制胃肠运动、影响食欲。 3.?????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,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,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。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、胎儿缺氧缺血、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。影响大脑的发育,导致儿童智力低下。
 
 
|